申报职称不止可以通过评审这一方式,还可以走认定获取。不过很多朋友经常把评审和认定混为一谈,其实二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评审与认定的定义
职称认定:指对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中专毕业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技术工作达到一定年限,经考核合格,可直接认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简单来说,就是符合条件的毕业生无需参加评审,通过考核就能直接获得职称。例如,博士研究生毕业并取得博士学位的,经用人单位考核符合任职条件,可直接初定为中级职称;本科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满1年,经考核合格,可认定助理级职称。
职称评审:职称评审更侧重于有一定工作经验积累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人不仅要满足学历和工作年限条件,还需提供业绩材料、论文、专利、继续教育学时证明等诸多材料,并且要经过评委会的严格审核与评价。例如,晋升高级职称一般需聘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5年以上(取得博士学位的聘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2年以上);晋升中级职称需聘任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4年以上(取得第二学士学位的担任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2年以上)。
评审与认定的区别
时间不同:职称认定没有固定的申请时间,只要满足条件,随时可以提出申请;而职称评审则每年集中在下半年进行,一年一次。
学历和专业要求不同:职称认定对学历的要求是全日制学历,而职称评审没有这方面的限制,可以是全日制学历,也可以是非全日制学历。职称认定的专业可不能随便选,在认定的时候只能选择与毕业对口的专业;而职称评审不要求专业对口,可以是相同的专业,也可以是相近的专业。
评估标准:职称评审的标准更加多元化和精细化,包括但不限于工作业绩、学术成果、技术水平等方面。而职称认定则相对单一,主要依据学历、工作年限等因素进行评定。
形式不同:与仅需提交电子信息和纸质材料的职称认定不同,职称评审的评价方式更加多样灵活。各专业评委会在评审过程中,除了通过申请材料评定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素质之外,还会采用答辩、面试、个人展示等创新形式来丰富考评维度。这种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使得职称评审相对于职称认定更加全面和严格。
主体不同:职称认定的评价主体是对应市人社局专技科和区人社局专技股,而职称评审的主体是各个专业的职称评审委员会。
职称认定和职称评审虽然方式不同,但目标一致,都是为了给予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职称认可。了解它们的区别和适用条件,能帮助我们在职业发展中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称之路,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欢迎咨询在线编辑!